World Falling Down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3-15, 19:15



khl1216 在 2010-06-05, 14:22 作了第 8 次修改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回復: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3-15, 19:44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Part.01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Part.02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Part.03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Part.04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Part.05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Part.06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Part.07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Part.08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Part.09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Part.10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002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003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004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005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006


khl1216 在 2010-04-01, 19:20 作了第 1 次修改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回復: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3-15, 19:46

個人推薦指數:
TV mini-series #01 :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2
TV mini-series #02 :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
TV mini-series #03 :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2
TV mini-series #04 :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2
TV mini-series #05 :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
TV mini-series #06 :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
TV mini-series #07 :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
TV mini-series #08 :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2
TV mini-series #09 :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2
TV mini-series #10 :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1[影集] The Pacific (2010) Pejnya2


The End


khl1216 在 2010-05-17, 20:47 作了第 8 次修改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The Pacific 第一集中的歷史細節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4-01, 18:39

The Pacific 第一集中的歷史細節

作者:踏雪無痕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1、瓜島登陸日為1942年8月7日,美軍登陸部隊達1萬人,而日軍之所以沒有抵抗,是因為島上日本守軍只有2800,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還是韓籍勞工,戰鬥部隊只有幾百人,而且還都在機場附近;同時日軍也根本沒料到美軍會突然開展登陸,所以在美軍登陸過程中未遇到抵抗。

2、那場海戰是1942年 8月8日晚進行的薩沃島海戰,此戰美軍大敗,損失了4條重巡,另有1條重巡和2艘驅逐艦被重創,1000多名美海軍戰死;而日軍無一艘軍艦沉沒,只戰死 58人。(美海軍和美陸戰隊在太平洋戰爭的境遇是相反的,美陸戰隊在開戰初期打得挺順,但越到後面遇到的阻力越大;美海軍在戰爭初期比較背,但越到後面越順)。

3、那場夜間的戰鬥是1942年8月21日凌晨爆發的泰納魯河口戰鬥(事實上美軍搞錯了,該地其實是伊魯河的河口,當地土著人稱伊魯河為鱷魚溪,由於美軍把把真正的泰納魯河反而認成了伊魯河,因此此戰其實應為伊魯河河口戰鬥才對)。

4、泰納魯河口戰鬥日軍參戰部隊為一木支隊,兵力900,美軍參戰部隊算上防禦兵力和反擊兵力,約2000—3000;由於美軍在此前意外得知了日軍的主攻方向(首先是一支美軍偵察兵伏擊了一木的巡邏隊,繳獲了一份日軍地圖並因此瞭解了日軍的可能發起進攻的方向;其次是一名親西方的當地土著在被日軍抓獲後設法逃回了美軍防線,提供了日軍的有關情報),所以在日軍的必經之路上機槍火炮全部校正,工事加強,砲兵觀察員全部在一線待命,就等日軍上門。

5、影片中是黑夜中爆發戰鬥,很多朋友覺得拍夜戰不過癮,但沒辦法,歷史就是這樣。還有朋友質疑怎麼日軍都像發瘋一樣送死,其實不然,日軍的戰術核心就是滲透+ 夜戰,在前期的東南亞戰場這招屢屢成功,因此也就沒把瓜島美軍放在眼裡,還是就這麼進攻了,殊不知美軍此時無論在兵力、火力、情報蒐集、準備工作等各方面早就佔了優勢。影片中戰鬥時幾個細節把握得很到位,一是戰鬥圍繞在一條沙堤進行(日軍想通過這條沙堤衝過來,但是都被美軍的機槍掃倒),這是符合歷史的,鱷魚溪的入海口其實是一個瀉湖,有一個環狀的沙堤,日軍要想跨過鱷魚溪進攻對岸的美軍,必須通過沙堤,因此也就在這裡死傷慘重(影片中到了白天可以看到日軍在沙堤上死亡枕籍,那個自殺的日軍就在沙堤上);還有一個細節是美軍互相提醒日軍從側翼攻擊,這也是對的,因為一木支隊的進攻分為好幾波,主攻部隊是通過沙堤的向心攻擊,還有一波是試圖涉水從沿海泅水繞到美軍側翼進行攻擊(這也就是影片中為什麼到了早上在海邊會有大批日軍屍體的原因)。

6、到了白天,海中和海邊的屍體如前所述,並非是有些朋友所說的是被擊沉的日本軍艦上的死亡人員,而是一木支隊的部分試圖通過海邊繞道迂迴攻擊的戰死人員。那名自殺的日軍也是可考證的,歷史在泰納魯戰鬥接近尾聲時,美軍醫護人員曾試圖救治日軍傷員,但日軍卻拉響手雷與美軍同歸於盡,為此美軍下令對日軍傷員不予救治,直接坦克碾過。不過影片中似乎此次戰鬥結束得稍快了些,事實上此戰要持續16個小時,到當天傍晚17:00才結束。此戰日軍戰死777人,美軍死 34,傷75。

7、其他幾個細節:影片中第一集的主角Robert Leckie是陸戰1團2營的機槍手,該營也正是參與泰納魯河口戰鬥的部隊;那個美軍喝日本啤酒的也是歷史上確有其事,當時美軍佔領機場後意外發現日軍留下的幾十箱啤酒並好好享用了一番;陸戰7團是1942年9月18日登陸的,其中就有後來一戰成名的約翰-巴斯龍。

8、最後,此片是以三名陸戰隊員為原型拍攝的,分別是陸戰1團2營的Robert Leckie(第一集的主角),陸戰5團3營的Eugene Sledge(第一集中那個得心臟病不能參戰的),陸戰7團1營的John Basilone(第一集中與父親告別的)。其中John Basilone是榮譽勛章獲得者,後來加入陸戰5師,在硫磺島戰役中戰死。Robert Leckie和Eugene Sledge都於2001年去世。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The Pacific 第二集中的歷史細節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4-01, 18:43

The Pacific 第二集中的歷史細節

作者:踏雪無痕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1、開頭的小規模戰鬥應該是1942年10月7日-9日間的第二次馬塔尼考河戰鬥。馬塔尼考河位於美軍環形陣地的西面(第一集的鱷魚溪位於陣地東面,我們所熟知的血嶺位於陣地南面),在該河對岸當時有不少日軍集結,給美軍陣地造成不少威脅。因此美軍於1942年9月23日渡河組織了第一次馬塔尼考河戰鬥,但此次戰鬥遭日軍埋伏而失敗。而1942年10月7日的攻擊則取得了成功,重創了日軍第2師團的第4聯隊,美軍以傷亡約200人的代價殲滅日軍約700人。

2、登陸的美陸軍部隊是第164步兵團,他們於1942年10月13日登陸。同時運上島的還有足夠陸戰1師60天之用的補給品和大量其他物資。此時瓜島上美軍總兵力達到23000多人,日軍此時兵力也接近2萬,但裝備和補給無法和美軍相提並論。第164步兵團在後來的機場爭奪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影片中陸戰隊員「盜竊」陸軍補給的事是真實的,當時164團剛剛登陸,幾架日軍轟炸機照例前來對機場進行轟炸;陸軍士兵急忙四散躲開尋找隱蔽,而習以為常的陸戰隊員料定日機不會對灘頭物資實施攻擊,於是對陸軍兄弟的補給來了個順手牽羊。此時陸軍164團已經裝備了M1步槍,但不少陸戰隊員卻認為春田步槍更有準度而對M1不屑一顧,不過仍有少數陸戰隊員偷拿了陸軍的M1嘗鮮。

4、164步兵團的登陸給瓜島的陸1師帶來了希望,但是就在1942 年10月13日當夜,這些步兵和陸戰隊員們一起品嚐了日軍對瓜島機場最猛烈的一次艦炮攻擊(即影片裡的那次夜間炮擊):兩艘日軍戰列艦共發射了918枚 360毫米砲彈,炮擊持續了整整80分鐘。此次炮擊給瓜島機場造成了極大損害,共有48架飛機被擊毀或擊傷,41人死亡上百人受傷,大量燃油被毀。

5、在戰前動員中,陸戰7團1營的Puller中校(就是那個乾癟老頭)說日軍試圖從馬塔尼考河附近進攻,這是對的。當時美軍判斷日軍的進攻方向是陣地西面的馬塔尼考河,因為那裡日軍部署有重炮和坦克部隊;而且日軍曾在此發起過數次小規模的攻擊,更讓美軍堅信這裡將是日軍的主攻方向。(事實上日軍的主攻方向是位於陣地南面的血嶺地區,即1營的防區。)

6、動員中Puller提到的Hanneken的部隊其實是陸戰7團2營,Hanneken是營長,這支部隊當時正從陣地南面調往位於陣地西部的馬塔尼考河一線增援陸戰5團以防止日軍從那裡進攻。影片裡提到的sector 3不是像字幕裡所說的是「三排」,而是指第三防區,即血嶺一帶的防區。當時美軍將瓜島分為5個防區,陸戰7團1營所防守的血嶺一線即位於第3防區。

7、影片中提到的Briggs是指陸戰7團1營的一名排長Ralph Briggs,他當時帶領46個人在美軍主陣地前方建立了一個前哨站。在日軍攻擊機場那晚,Briggs的前哨站最先發現日軍的動向,但按兵不動,日軍在黑夜中也未發現他們。Briggs隨後和Puller聯繫(影片中有敘述),Puller要求所有火炮靜默,以保證Briggs等人安全撤回。最終 Briggs等46人有42人撤回美軍防線(其中一人直到2周後才逃回),有4人在途中被日軍發現而被殺。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The Pacific 第三集中的歷史細節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4-01, 18:44

The Pacific 第三集中的歷史細節

作者:踏雪無痕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1,陸戰1師在瓜島戰役結束後前往澳大利亞進行休整。但他們的起始地並不是影片所指的墨爾本,而是北方的布里斯班。但是布里斯班的蚊子太多,而剛從瓜島返回的陸戰1師有不少瘧疾病人(在瓜島戰役中該師先後有7500名陸戰隊員得瘧疾),因此陸戰1師請求換一個稍南面氣候涼爽蚊蟲不多的城市。然而當時悉尼早已經被美國陸軍和海軍士兵佔據,陸戰隊員不得不轉向墨爾本。

2,影片中萊基的部隊駐紮地是一個板球場,歷史上也確實是如此。當時陸戰1師的4個團的駐紮地分別是:陸戰1團駐紮於墨爾本板球場(又稱墨菲營);陸戰5團駐紮於羅維爾營;陸戰7團駐紮於馬薩山的巴爾康比營;陸戰11團駐紮於巴拉雷特。

3,巴斯隆被授予榮譽勛章那段,可能很多朋友都會感興趣和巴斯隆一起進場的是誰。大家可以把影片拉到21:25,那後面三個人中的最右邊無疑是巴斯隆;他左邊那個高個的年紀有些大的胖子,其實是陸戰1師第1突擊營的指揮官埃迪森,此人由於在1942年9月的血嶺戰鬥中率領部下頑強擊退了川口支隊的進攻,也被授予榮譽勛章;在埃迪森左邊那個年輕的瘦子,也不是醬油角色,而是陸戰7團2營的一名排長米切爾-帕戈,他在1942年10月的機場爭奪戰中率領部下奪回了一座被日軍攻佔的山嶺,也被授予榮譽勛章。所以這下大家都明白了,這個頒獎儀式上有三名陸戰隊員被授予榮譽勛章,而站在這三人前喊話的可能是陸戰1師負責典禮的官員,那個講話並給三人授獎的不是別人,正是陸戰1師的指揮官范德格里夫特。而范帥本人後來也因為瓜島戰役中的卓越指揮而獲得了榮譽勛章。這次頒獎儀式舉行於1943年5月21日,地點是陸戰7團駐紮地馬薩山附近。

4,影片中美軍和澳大利亞軍人在酒吧裡發生鬥毆事件,這在當時相當普遍。美國大兵的軍容、制服、薪水都遠超過澳州大兵。而且美國大兵普遍出手闊綽,能歌善舞,待人禮貌(尤其是對女孩的母親,儘管女孩的父親總是持懷疑態度),加上「澳大利亞救護者」的頭銜,自然使得美國大兵在墨爾本大受歡迎。舉一個小例子,有個澳大利亞的賣報男童某日遇到了一個美國兵,美國兵一甩手就是兩個先令(24個便士),拿過一分報紙(一份報紙其實只要2便士,男童的薪水是賣12份報紙得1便士)看了幾分鐘,又把嶄新的報紙還給了男童。而美國大兵上澳洲女孩家時,總是帶上鮮花和大包的食品、服裝和香煙,乘出租車都是把錢直接扔給司機而不帶找的。而美國兵如此受歡迎自然讓澳洲大兵不高興了,尤其是當澳大利亞第9步兵師從北非戰場回國後(這可是參加過阿拉曼戰役的虎師),街頭巷尾和酒吧裡隨時可見雙方的衝突。

5,美國大兵駐軍海外讓人總免不了討論他們的軍紀。其實總的說來,陸戰隊員的軍紀在澳大利亞還是可以的,雖然夜不歸宿的傢伙不少,和澳洲猛男群毆也不少見,但是在陸戰1師駐紮在墨爾本期間,該城未發生過一起嚴重的傷亡事件。而駐紮在布里斯班的美國陸軍可就牛多了,發生過將澳大利亞士兵當街打死的事件!而感覺美國陸軍從來都是差次不齊的,同樣在墨爾本,陸戰隊員駐紮時總體還算可以,可是在此前陸軍駐紮該城時,發生過著名的「列昂斯基案」;列昂斯基是一名美國陸軍士兵,他於1942年5 月駐紮墨爾本期間殘忍殺害了三名澳大利亞婦女,他也因此被判處絞刑。而美國陸軍似乎在二戰期間惹的麻煩不少,整個二戰中共有141名美國陸軍士兵由於在海外犯強姦、殺人等嚴重罪行而被判處死刑;而相比之下,海軍和陸戰隊別說二戰,甚至自1849年之後就無一人被判死刑的!

6,當然,陸戰隊員在墨爾本畢竟是做休整而不是單純吃喝玩樂。訓練是必不可少的。1943年1月剛到墨爾本時,陸戰隊員以重整編制和鼓舞士氣為主;從3月底開始,開始進行小部隊間的戰術訓練;4-6月間,所有人都攜帶新裝備開始了包括登陸、野外求生等高強度訓練;到了夏天,美軍對陸戰1師的狀況進行考評,認為其裝備精良、士氣高昂,75%的士兵是富有經驗的老兵,平均年齡比陸軍部隊要低,綜合來看,該師戰鬥力已經調整到最佳狀態。美軍認為,此時的陸戰1師如果參與持續戰鬥,該狀態將維持2個月;如果期間有休整和輪換,則該狀態將維持半年。

7,在此階段陸戰隊員也開始大批換裝,最顯著的是在1943年4月M1步槍開始全面替換在瓜島戰場使用的春田步槍;此外還有三件裝備開始全新登場,一是M4A1坦克,它將替換M3A1輕型坦克,這批M4A1坦克於1943年5 月抵達墨爾本;二是LVT-2水牛兩棲登陸車,它在LVT-1的基礎上做了改進,將在格羅斯特角的戰鬥中一試身手;三是叢林吊床,在潮濕的叢林中這種吊床將很好地抵禦濕氣和蚊蟲。當然也少不了影片結尾中陸戰隊員們換上的新式的迷彩軍服,新款軍服與舊軍服相比更具有隱蔽性,而且更能夠防蚊蟲和荊棘。該款軍服於1943年中期開始裝備突擊部隊和偵察部隊,1943年下半年開始裝備步兵。1943年11月的塔拉瓦戰役和其後的格羅斯特戰役中,美軍已經著此軍服參戰。

8,陸戰1師於8月底開始陸續離開墨爾本,主力部隊於9月-10月間離開。他們將先前往幾個小島適應叢林生活,然後投入「硬幣行動」,目標是位於新不列顛的格羅斯特角。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The Pacific 第四集中的歷史細節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4-07, 18:39

The Pacific 第四集中的歷史細節

作者:踏雪無痕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1,大家可能對瓜島、硫磺島、沖繩島戰役略有耳聞,但對格羅斯特角比較陌生,所以這裡感覺有必要稍微介紹下這場戰役的背景。在新幾內亞東部有一個叫新不列顛的島嶼(35平方公里,面積是瓜島的7倍),該島的東南面是所羅門群島,西面是新幾內亞,南通珊瑚海可達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北面是中太平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該島東北角上的拉包爾則是太平洋戰爭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重要據點和樞紐,而格羅斯特角位於該島的西北角上。為了奪取或削弱拉包爾這個日軍據點,盟軍於1943年2月瓜島戰役勝利後,在所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步步為營,於1943年6月起發起了旨在奪取或削弱拉包爾的「硬幣行動」,計劃奪取包括拉包爾在內的13個島嶼。而格羅斯特角登陸就是這次行動的一部分,登陸D日是1943年12月26日晨。

2,新不列顛島是典型的熱帶島嶼,植被茂密、地形複雜、瘴氣瀰漫。該島的最初主人是德國殖民者,是他們開發了拉包爾鎮;但一戰爆發後澳大利亞人趕走了德國人,並在新不列顛開發了一些新的種植園;但直至日軍太平洋戰爭爆發奪取拉包爾後,整個新不列顛總體來說還是屬於原始狀態,除了少數幾個村鎮和種植園外,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島上有四大殺手,一是地貌,新不列顛島上密佈沼澤地、紅樹林和熱帶雨林,林木茂盛水氣充沛,能見度往往只有20米以內,一不留神就會迷路或陷入沼澤,而很多中空的大樹一遇到雷電和炮轟便自行倒下,整個行動中有多達成協20名陸戰隊員被倒下的大樹砸死;二是動物,島上蚊蟲、鱷魚、毒蛇、蜘蛛、蜈蚣、螞蝗、蠍子等密佈,傳播疾病、侵害人體,行動中曾發生過美軍士兵的手臂被一條鱷魚咬斷的案例;三是疾病,島上瘧疾、叢林熱、出血熱、斑疹傷寒、登格熱、壞血病橫行,幾乎每個陸戰隊員都會中招,而叢林熱(一種真菌感染)更是導致上千名陸戰隊員在此次戰役後退役;四是天氣,美軍登陸時正逢雨季,雨大到可以每晚引發一場洪水,若待在散兵坑裡過夜就有被溺死的可能,因此美軍基本將營地建在高處,而每個人的衣服幾個月都幾乎沒有干的時候;而無休止的雷陣雨還造成至少3名陸戰隊員被雷劈死……說了那麼多,無非是想說明該島的惡劣自然環境,在該島作戰的首要敵人甚至不是兇殘的日軍,而是大自然!

3,陸戰1師在格羅斯特角的登陸日是 1943年12月26日,目標是格羅斯特角的機場。格羅斯特角機場位於該角的最北端,該機場的東南面是沼澤,南面是群山。當時陸戰1師的主力在格羅斯特角機場的東面的沼澤地登陸,而影片中主角所在的陸戰1團2營則作為牽制兵力在格羅斯特角的西面登陸,登陸點稱為「綠灘」。他們的目標是阻隔日軍可能從西面向北面機場增派援兵的路線。這裡需要簡要提一下,日軍的重兵都在拉包爾,而在新不列顛其他地區只有在沿海設立了簡單的兵站和小路,平時通過這些小路和沿海的駁船運輸部隊,因此陸戰1團2營的任務就是切斷這些日軍可能利用的通往北面的小路。

4,由於格羅斯特角的地形複雜行軍困難,所以日軍認為美軍不太可能把格羅斯特角的機場作為行動目標,加上此地的日軍守備部隊比較薄弱,因此美軍登陸後並未遭到猛烈抵抗。主角所在的1團2營雖然是牽制部隊,但是也沒有遇到什麼大型戰鬥,在登陸後的開始幾天2營主要派出小股巡邏部隊深入密林尋找日軍使用的林間小路並伺機攻擊還沒有防備的日軍。影片中萊基伏擊了4名日軍就是這段時間的小規模遭遇戰。

5,影片中那場雨中作戰應該是1943年12月30日凌晨爆發的「棺材角」戰鬥。陸戰1團2營在綠灘登陸後建立了一個環形陣地,陣地的其他地方都以斷崖為邊界,但有一個角上是較為平順的山嶺,因此陣地突出一塊,美軍稱之為「棺材角」。12月30日凌晨,日軍 2個中隊各一部約100名日軍對這個突出部發起了攻擊,美軍打退了日軍的攻擊,天亮後共發現89具日軍屍體,美軍傷亡23人。而這也是2營在綠灘陣地駐紮的2周時間裡爆發的最激烈的一次戰鬥。

6,美軍於1943年12月31日拿下了格羅斯特角機場,拉包爾的日軍指揮官認為新不列顛的中西部日軍兵力薄弱,無力趕走登陸美軍,為了確保拉包爾,決定收縮兵力,下令所有在島西部的日軍向東撤退。日軍在撤退中有不少人由於缺醫少糧加上疾病流行而死亡,甚至連沿途的土人都敢於拿刀子木棍襲擊日軍殘兵。影片中2營就是碰上了這麼幾個已經失去戰鬥力的垂死日軍。而陸戰隊員在奪取機場後的任務就是乘小艇往來於新不列顛北部的各點,截擊和掃蕩撤退中的日軍殘兵,但總的來說成效並不大,反而有大量陸戰隊員在新不列顛的熱帶雨林中病倒。

7,為使寶貴的陸戰隊員不為掃蕩殘敗日軍而空耗能量,美軍決定由陸軍第40師替代陸戰1師繼續掃蕩任務。陸戰1師於1944年4月起離開新不列顛島,返回後方休整。整個戰役期間,陸戰1師共戰死310人,戰傷1000多人。而美軍最終鑑於拉包爾的雄厚兵力最終放棄了奪取計劃,改而佔領附近島嶼通過孤立和轟炸來削弱拉包爾。這一行動起到了成效,自1944年後拉包爾就基本從太平洋戰場隱退。到1945年9月,拉包爾及周邊島嶼共13.5萬日軍向盟軍投降,若當年盟軍不是跳過拉包爾而是採取強攻的話,那絕對是比硫磺島、沖繩島戰役還要慘烈得多的血戰!

8,陸戰1師原本以為他們將重返澳大利亞休整,但不知道是他們當時在澳大利亞的風流事惹惱了澳洲人還是美軍高層不希望再給他們好日子過,他們的休整地竟然是位於瓜島西面魯塞爾群島中的不毛之地帕伏伏;據說當時某位軍官在魯塞爾群島上空飛過時無意中看到了帕伏伏,對這個島感覺不錯,於是就定了這個島作為基地,然而真的登上島後才發現這原來是個條件如此惡劣的荒島!當然真實性如何不得而知。魯塞爾群島於1943年初被美軍拿下,該群島有兩座大型島嶼構成,分別是帕伏伏島和巴尼卡島,帕伏伏後來成為訓練基地,而巴尼卡島成為了一個重要航空基地。帕伏伏島面積不大,而且雨水甚至比新不列顛還多,老鼠成群結隊(影片中有體現),因此陸戰1師的官兵苦不堪言,在駐紮期間發生了多起自殺事件。提到老鼠,當時帕伏伏的陸戰隊員閒來無聊,居然想到用火焰噴射器去對付成群的老鼠!而螃蟹也是該島特色,每天早上起床陸戰隊員的第一件事就是抖抖鞋子,否則就可能踩到鞋子裡躲藏的螃蟹。

9,然後我們說說戰爭恐懼症(或者叫戰爭綜合症更確切)的話題,這也是本集的重點。這種精神疾病在太平洋戰場非常普遍,例如在新喬治亞群島戰役中,有一個團的美軍竟然有四分之一得了此病。這種病的根源是緊張、焦慮和恐懼,症狀表現為:50%的人會無精打采、面無表情、身體前傾、雙臂無力、手指發抖、雙腳拖行。20%的人會非常激動,大喊大叫、語無倫次、驚恐萬狀、渾身發抖;15%的人會出現各種精神病症狀;還有15%的人會出現焦慮症狀,得此症的人還往往失眠、易怒、噩夢、尿頻、注意力不集中。而太平洋戰場日軍擅長於夜戰、騷擾和詭術,更使美軍缺少睡眠和高度緊張而更容易得上這種病。一般通過治療,很多人可以痊癒;但也有不少人會出現暴力傾向,甚至有當場將戰友一刺刀捅死的;本集中萊基的戰友吉布森就是該病可悲的犧牲品。

10,本集中還出現了尤金訓練的畫面,他將在下集投入戰場,並且與他的好友菲利普斯見面。這裡要提一句的是,本片每集開頭那個穿黑衣的不戴眼鏡的老兵就是菲利普斯,即那個第一集中和尤金道別、後來過生日戰友送他金色手雷的小夥子。他是本劇那麼多人中唯一一個活到今天的。他是《太平洋》的顧問之一。

11,陸戰1師的下一個目標是位於帕勞群島的佩裡琉島,在那裡他們將經受真正的考驗。個人認為,前四集其實是分別以戰爭的序幕、戰鬥英雄、戰爭中的和平、戰爭造成的創傷為主題勾畫出太平洋戰場的輪廓,大戰自第五集才剛剛拉開!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The Pacific 第五集中的歷史細節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4-16, 22:30

The Pacific 第五集中的歷史細節

作者:踏雪無痕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1、本集描述了陸戰隊員在帕伏伏島上的訓練和生活。我上集曾經提到,陸戰隊員在格羅斯特角戰役後本來指望繼續前往墨爾本休整,但未能如願。當時原計劃是將他們送到瓜島去,甚至已經為他們建好了營房,但是最後第三兩棲軍的Geiger將軍還是決定把他們送往面積小得多的帕伏伏島,據說是為了免讓陸戰隊員受打擾,專門找個清靜點的小地方安心休整。但事實上帕伏伏島雖然袖珍,但一點都不可愛。整天的雨水、滿地的爛泥、到處的老鼠螃蟹。由於沒有專門準備的營房,陸戰隊員還得自己動手,累了就睡在泥地裡,肉和啤酒每週才提供一次,光是為了打掃全島的爛椰子陸戰隊員都花了整整1個月,有時甚至還要自己去打井找淡水;加上無休止的大雨,帕伏伏島上的陸戰隊員心態和士氣都很糟糕。也就是在此情況下,有大量陸戰隊員謊稱自己生病而前往附近的巴尼卡島醫院,高峰時甚至達到了每天 200例之多(上一集中有體現)!

2、本集中尤金作為新兵加入了陸戰1師,而菲利普斯則乘船回國。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二戰時美軍也有輪換的制度,只要你攢夠一定的積分就可以被送回去,比如說每服役1個月可以攢1個積分、獲得一枚紫星勛章可以獲得5個積分等等,各方面綜合後如果你表現優異,積累到了一定的積分,那你就可以回家了。影片中菲利普斯應該就是那種各方面表現都不錯率先拿到足夠積分的陸戰隊員之一。而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發現,理論上從瓜島打到沖繩的陸戰隊員是非常少的,因此像萊基等一批人打完佩裡琉也基本都回家了。而尤金則作為新兵補充進了陸戰1師,在帕伏伏休整期間,陸戰1師共吸收了約5000名新兵。這裡還有個小插曲,據說歐洲戰場的戰事結束後,積分最高的士兵得以率先回家,積分差一點的得繼續留下做戰後維和駐軍任務,積分最差的也被送回家,但是是做進一步訓練準備投入日本本土作戰!但結果日本不久便投降了,這些這批積分最低的士兵倒比在歐洲駐軍的戰友先期回家。

3、影片中的佩裡琉島戰鬥是1944年9月的僵持行動一部分。這裡簡要介紹一下背景:佩裡琉島是帕勞群島的一部分,帕勞群島的位置十分重要,東是加羅林群島,東北是馬里亞納群島,南是新幾內亞,西是菲律賓,西南是印尼。當時美軍已經取得了馬里亞納戰役的大捷,在所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也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於是準備發起針對菲律賓的作戰計劃。而在進攻菲律賓前,美軍認為橫梗在新幾內亞和菲律賓之間的帕勞群島是個障礙,很有可能截擊和騷擾美軍的進攻部隊。因此美軍決定有必要對帕勞群島採取攻勢,除去可能存在的威脅。帕勞群島有十多個主要島嶼構成,美軍原計劃攻擊面積最大、防守最為嚴密的巴普爾土阿普島,但後來鑑於該島日軍兵力過於雄厚而且機場也修築得一般而改而攻擊面積和兵力都相對較少的佩裡琉島和昂格爾島。其中佩裡琉島的日軍守備部隊主力是第14師團第2聯隊+第 15聯隊第3大隊,再加上其他部隊和海軍部隊,戰鬥人員約6000,再算上勞工部隊和空勤部隊,總兵力約1萬人。美軍於1944年9月15日發起對佩裡琉的攻擊。

4、這裡需要提一下日軍在佩裡琉的防守。日軍在瓜島戰役失利後轉為守勢,但在初期的防守戰中,日軍還沒有從原有的思路調整過來。進攻上還是一味追求通過滲透、包抄等戰術,防守時通常採取建立地表工事和沿岸工事抵禦美軍的登陸。結果在美軍的優勢火力下一敗再敗。日軍痛定思痛,終於開始在戰術上做調整,最早的實踐者是新幾內亞比阿克島的日軍守備部隊,他們採取了縱深防禦、坑道工事的策略,結果麥克阿瑟原來信心滿滿以為2周可以解決的戰鬥持續了整整2個月!而佩裡琉的日軍指揮官也採用了這一戰術,他在灘頭只部署了有限的兵力,將主力部署在機場北部的山區坑道中。通過坑道工事,即使美軍奪取了機場,日軍也可以直接對機場進行威脅。而要命的是,這次是美軍大意,沒有充分認識到日軍的戰術了本質上的改變,在先期準備中有幾個地方做得不夠到位:一是由於日軍重兵防禦的島嶼中部山區植被茂密,美軍航空兵在先期偵察時並未注意到這一區域,甚至於在登陸時才驚愕地發現這裡居然有那麼多的山丘;二是艦炮先期攻擊進行了3天後,負責攻擊的海軍部隊宣稱「已經沒有目標可以再進行攻擊」,結果不僅中部山區幾乎沒有怎麼被攻擊,連灘頭的幾處明顯日軍火力點都完好無損,導致了很多不必要的傷亡;三是過於自信,陸戰1師的指揮官魯普特斯認為該島的戰鬥可能和塔拉瓦戰役一樣,開頭激烈,但結束得也會很快,他樂觀地估計只要用「幾天」就可以奪取全島(而事實上打了有2個月)。還有就是目標本身也對美軍不利,由於帕勞群島被日本人管理多年(自一戰德國戰敗後日本就開始在這裡經營),而且佩裡琉島嶼較小,美軍無法派出海岸警衛哨或偵察部隊上島蒐集情報,因此缺少一手信息,阻礙了行動的開展。

5、這裡簡單介紹下美軍對佩裡琉島的登陸計劃。佩裡琉島的形狀像是一個龍蝦鉗,兩條分支一條指向北部,一條指向東部。島嶼的中部是山區,山區的南部是目標機場;另外佩裡琉島的四周還圍了一圈暗礁,這使得登陸將主要依靠LVT(履帶登陸車)。美軍預設了4個登陸場,分別是島東、島南、島西和島西北。但是島東美軍發現日軍的防守較為嚴密,島南日軍可能形成交叉火力,島西北過於狹窄不適合部隊展開,於是最終美軍選擇了島嶼西部作為登陸場,該登陸場被分為白1灘(陸戰1團3營),白2 灘(陸戰1團2營,萊基的部隊),橙1灘(陸戰5團1營),橙2灘(陸戰5團3營,尤金的部隊),橙3灘(陸戰7團3營),每個陸戰團各留一個營作為團預備隊,陸戰7團2營作為師預備隊。美軍計劃20分鐘內讓5個先頭營4500人上岸,85分鐘內上岸8000人。

6、在開展登陸時美軍的第一波是提供掩護火力的LVTA,其後是運輸登陸部隊的LVT,LCVP(希金斯船)將後續登陸部隊運輸到暗礁附近,再由從灘頭返回的LVT送往灘頭。在登陸海域日軍設置了不少水雷,但不知是保養不利還是安設時有誤,絕大多數的水雷並未爆炸,但有不少LVT在暗礁附近被日軍的遠程火力擊中,整個D日中約有26 輛LVT被擊毀。當日8:32分第一波美軍在佩裡琉登陸,在登陸中美軍在海灘附近遭遇的抵抗主要是來自縱深的日軍間接火力攻擊,5個營中遭遇最大難題的是白1灘的陸戰1團3營,他們的登陸場左邊有一個大型的日軍工事(美軍稱為「海角」),這個工事居然在海軍轟炸中完好地保留了下來,給整個登陸造成了極大困難。登陸中由於日軍的猛烈攻擊,導致不少美軍部隊編製出現混亂,如出現了橙3灘陸戰7團3營的士兵闖進了臨近的橙2灘陸戰5團3營灘頭的事(影片裡有體現)。在佩裡琉的灘頭,陸戰隊員遭遇了自太平洋爆發以來除塔拉瓦之外最慘重的傷亡。

7、在灘頭站住腳跟後陸戰隊員開始向內陸推進,其中推進最迅速的是處於中央的陸戰5團,他們一路穿過穿過機場南部的灌木叢(影片中有體現),幾乎直達島嶼的東海岸。他們的穿插成功地將島上的日軍分割成南北兩塊,使得處於其右側的陸戰7團能從容地將島南部的日軍肅清。

8、影片中日軍的反擊其實是發生於當日下午16:50分左右的一次步坦聯合攻擊。參戰的日軍有13-16輛坦克及數百步兵,他們從島嶼中部山區出動,主攻位置是陸戰5團的左翼防線,主角尤金所在的部隊是陸戰5團3營,因此我們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只有少部分日軍在他們左側向其發起攻擊。美軍評價此次日軍攻擊不同於以往日軍的簡單突擊,而是更具有組織和計劃性,有部分日軍坦克直接從陸戰隊的防線中殺入衝進了海灘。美軍出現了一時的慌亂,每個人都操起手邊的武器參與戰鬥——從手榴彈到M4坦克。畢竟美軍人多勢眾火力猛,最終日軍的反擊被粉碎,參戰的日軍坦克除了2輛逃跑外盡數被擊毀。而有趣的是,美軍可能由於情況混亂,各人都匯報自己的戰績,當時的戰報令人咋舌——稱共擊毀約160輛日軍坦克!此次反擊被擊退後日軍還發動了幾次小規模的反擊,但都未成功。

9、關於那個「地雷原」,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事。當時美軍登陸後其實就進入了日軍佈置的雷場(尤其是陸戰5團的登陸區),但奇怪的是沒有幾枚地雷是爆炸的。後來經過分析,可能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日軍判斷美軍的主攻方向是島東地區,因此很多埋設在島西登陸場的地雷其實是匆忙安設,很多地雷的質量很差根本沒法引爆,甚至還有很多地雷連保險都沒打開(估計日軍還指望著島東一打起來再跑回來把這裡的地雷挖出來繼續用),而那塊「地雷原」的牌子可能也是日軍虛張聲勢,指望美軍看到這些標記後改選島東做登陸場或者即使在這裡登陸了也不敢放手進攻;二是美軍在先期的轟炸中引爆了該地區的不少地雷;三是登陸前一天晚上漲潮的海水帶來了大量泥沙,在原來的地雷埋設地又加蓋了一層,因此引爆能力能差。據說後來又下了場雨,雨水沖掉了不少泥沙,反而又暴露了不少地雷,結果讓美軍工兵輕易探雷成功。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這些安置在登陸場的地雷都引爆的話,那對美軍絕對是一場災難。

10、在D日當天,陸戰1師總計傷亡1100多人,而傷亡最慘重的陸戰1團共傷亡約500人,達到該團總兵力的六分之一。但對陸戰1師來說,戰鬥才剛剛開始!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The Pacific 第六集中的歷史細節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4-25, 20:46

The Pacific 第六集中的歷史細節

作者:NaOH_Hcl
轉自:天涯社區 http://www.tianya.cn/

1,本集開頭是1944年9月16日D+1日早晨的情況,首先提到了陸戰隊員缺水;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為什麼補給充足的美國大兵也淪落到要喝泥水的地步,事實上這是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佩裡琉島的氣溫非常高,而且戰鬥強度大,在這種酷熱的環境下陸戰隊員的飲用水消耗非常大,雖然在D日上島時每個陸戰隊員都配有半加侖的飲用水,但是到當天下午水就喝得差不多了,超出了平時的消耗量;二是佩裡琉島上的日軍炮火比較猛烈,不少運輸補給的兩棲車被擊毀擊傷,影響了補給的運輸速度;三是佩裡琉島的外圍有一圈暗礁圍著,大大延緩了兩棲車往返於灘頭和運輸船間的速度,等數日後美軍炸燬部分暗礁,補給速度才有了質的提高;四是不知何故,運往佩裡琉的水箱很多先前是油桶,而且未洗刷乾淨(莫不是尤金在第五集刷的那幾個,呵呵),裝在其中的飲用水都被污染,很多陸戰隊員喝了後上吐下瀉失去戰鬥力,所以其餘陸戰隊員不得不放棄飲用這批引用水。因此,由於上述原因,佩裡琉島上的美軍在D日—D+1日這段時間遭遇了一定的補給危機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2,而後本集提到了機場爭奪戰。由於日軍在島嶼中部的群山中挖了大量坑道工事,坑道里安置的遠程火力直接威脅了山腳下的機場,因此若要奪取機場,美軍有必要穿過機場直插中部山區的南部邊緣站住腳跟。9月16日當天有4個陸戰營參與了穿越機場的戰鬥,從左至右分別是陸1團2營(萊基所在部隊)、陸5團1營、陸5團2營、陸5團3營(尤金所在部隊)。遭遇與影片中的情況最相似的應該是陸5團1營的2個先頭連,很多人在毫無裝甲車輛掩護的情況下直接迎著日軍的炮火抵達機場北端的山腳。萊基所在的陸1團2營從機場西北部穿過,目標是奪取一處公路匯合點,他們進入一片日軍的建築群,但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並一度與友軍失去聯繫,到當天結束時仍沒有完全得手;尤金所在的陸5團3營則不是朝北進攻,而是向東穿過機場,保護在南面的陸7團3營的側翼,根據尤金的回憶,在穿越機場時遭到了日軍的猛烈炮擊,Snafu(就是那個老兵油子)被一塊彈片擊倒(影片中有體現),但是好在彈片已經強弩之末而且打在了手槍套上,因此只造成了輕微的淤傷。陸5團3營在完成向東突破的任務後,於當天下午接到命令被調往機場北部替換陸戰5團1營。因此到D+2日的早晨,機場北部從左至右分別是陸1團2營、陸5團3營、陸5團2營。

3,影片中提到在機場爭奪戰後的第二天早上(D+2 日)尤金和戰友們行軍進入山區,這就是中部山區,也就是後來爆發激烈戰鬥的「烏穆爾布羅戈爾口袋」。在該日,陸戰5團3營和2營對中部山區和東部的沼澤進行了試探性攻擊,但沒有取得什麼成果。美軍此時已經意識到日軍在山區的密集防禦,但陸戰1師師長魯普特斯仍然堅持認為戰鬥將在幾天內解決,並拒絕陸軍部隊的援助。

4,而後影片又到了晚上(D+2日晚),這裡老兵讓尤金等砲兵檢查武器,還提到了狗。其實歷史上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作戰時帶有不少軍犬,這些軍犬在搜索日軍、尋找詭雷等方面給了美軍很大幫助,尤其是在日軍夜間滲透時,狗往往比人更早覺察到風吹草動;也因此狗同樣承受了很大的傷亡,僅在關島戰役中,就有25條軍犬戰死。但也不是所有美軍都放心將自己的性命交付給狗,所以影片中的老兵對狗可以覺察到日軍的動向不屑一顧,從而命令尤金等人在夜間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而老兵叫了聲「Woof」,其實是在學狗叫,可能一方面是開個玩笑,還有就是要尤金等人像狗一樣保持警覺。

5,那個被自己人幹掉的美軍據一名老兵回憶是一名陸軍的訓狗員,他當時帶著一條軍犬與陸戰隊員一起過夜。可能此人得了戰爭恐懼症,因此變得歇斯底里;由於曾經發生過戰爭恐懼症患者發瘋殺死自己人或者引來日軍的事件,因此陸戰隊員毫不手軟地干掉了他。當然,有可能也是因為此人是陸軍而不是陸戰隊員,所以陸戰隊員沒有那麼顧及……

6,影片的末尾部分尤金的部隊接到新命令前往「東側公路」,其實是指D+3日美軍改變思路,決定留著中部山區不動,先掃蕩東部的沼澤和名為「嗯加多羅羅克」的半島。於是該日,陸戰5團2營和3營向東推進,用一週的掃平了東部半島的日軍。

7,影片中以萊基、 Runner為代表的傷員陸續返航,截止D+6日,即登陸後1周,萊基所在的陸戰1團傷亡高達1672人,其中1營傷亡達71%,9個步兵排中只有74人還有戰鬥力,所有排級指揮官都或死或傷),另外2營傷亡56%,3營傷亡55%,因此美軍決定將陸戰1團撤回帕伏伏島休整(就是前面幾集提到的那個小破島),取而代之的是陸軍第81師的第321團戰鬥隊。截止該日,陸戰1師在登陸後的170個小時內傷亡3946人。而即使到了這個時候,陸戰1師的指揮官魯普特斯仍然堅持認為僅憑陸戰隊員就可以拿下佩裡琉,然而佩裡琉上有日軍約萬人,而且工事嚴密,陸戰1師的一線作戰部隊卻只有9個營;相比之下同時期打響的昂格爾島戰鬥,陸軍第81師用6個營(後來減為3個營)打日軍1500人,以一週就基本解決戰鬥。因此美軍高層不願再讓魯普特斯鬧下去,決定增派陸軍部隊登場;最終佩裡琉戰役中參戰的陸軍部隊達到2個加強團,即使如此,佩裡琉戰役仍然打了整整2個月。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The Pacific 第七集中的歷史細節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5-02, 01:00

The Pacific 第七集中的歷史細節

作者:NaOH_Hcl
轉自:天涯社區 http://www.tianya.cn/

1,這集看似短,其實幾乎包括了所有陸戰5團3營在佩裡琉島的戰事。最開頭的一段沒有對話和旁白的戰鬥場面其實是指D+3日後陸戰5團3 營和2營開始對島嶼東部的恩加多羅羅克地區進行掃蕩。當時美軍已經意識到日軍在中部山區(土著人稱之烏穆爾布勞戈爾,美軍稱之為血鼻嶺或「口袋」)的防禦極為嚴密,於是決定由陸戰1團對「口袋」進行外圍攻擊,由陸戰7團進攻島嶼南部,由陸戰5團掃蕩島嶼東部半島,即恩加多羅羅克地區;該地區原來日軍判斷可能是美軍的登陸場,因此原本防禦十分嚴密,地雷、壕溝、暗堡等密度遠超過美軍實際登陸的島嶼西部。但美軍登陸後,日軍開始收縮兵力,因此當陸戰5團的2個營開展掃蕩時,並未遭到太激烈的抵抗。陸戰5團用幾天時間便掃平了整個半島。同時,陸7團也完成了對島嶼南面的進攻,基本全殲該地區的日軍,兩個團將短暫休整後準備進攻島嶼北部地區。

2,影片中隨後出現了尤金的部隊返回機場的場景,大家可以發現有很多衣著整齊的Seabee(海軍工程營),這些人的任務是修復被炸得千創百孔的機場。美軍的效率非常高,D+4日時機場就可以起落小型偵察機,D+10日第一批戰鬥機降落該機場,D+11日時飛機已經可以直接從佩裡琉機場起飛攻擊中部山區的目標了!由於距離太近,美軍飛機往往起飛後不到15秒就飛臨目標上空,甚至還沒來得及升起起落架。炸彈爆炸的碎片甚至可以直接飛到機場上。

3,影片中放到有Seabee向尤金他們索要戰利品,當時也確實如此,尤其是到戰役後期,由於戰鬥侷限於中部山區且日軍少有針對後方的攻擊,因此後方的工程部隊、空勤人員和運輸部隊無所事事,不少人幹起了蒐集戰利品的活。那些散佈在曠野上的日軍屍體就是這批人的目標,從王八盒子、武士刀、刺刀到影片中描寫的金牙,什麼都要。但這些人到處閒逛肯定招致戰鬥部隊的不滿,動搖前線將士的軍心不說,還造成了不少誤擊事件(例如有不少蒐集狂甚至直接跑到山區附近去淘金,這些人衣著光鮮,拿著日軍的裝備,而衣衫破爛神經高度緊張的一線部隊往往會來不及反應直接一槍放倒),同時這些人亂跑也經常成為日軍狙擊手的目標。後來美軍也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約束後方紀律,不少後勤部隊也知恥而後勇,主動自告奮勇上前線擔任擔架手等工作。

4,影片中尤金他們從機場附近休整完畢開始進發,他們的目標是對準備島嶼北部地區開展掃蕩。半路上他們遇到了被打殘的陸戰1團,當時陸戰1團在中部山區的戰鬥中遭遇重創,截止D+7日,該團傷亡達到56%,不得不被陸軍部隊替換,該團被替換後隨即前往帕伏伏島進行休整。

5,影片中隨後放到夜間的日軍滲透,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的夜間滲透是出了名的,即使沒有指揮,基層日軍士兵也會三五成群甚至單槍匹馬前往美軍防線,他們或跳進美軍的散兵坑刺殺美軍士兵,或故意製造雜音破壞美軍睡眠動搖美軍軍心,或開冷槍埋地雷,因此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的神經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大批人成為戰爭恐懼症患者。而在佩裡琉也同樣如此,在D日就有3名日軍神不知鬼不覺摸到了陸戰1師的師指揮部門口,幸而被哨兵及時發現擊斃。在後期的「口袋」戰鬥中,日軍在夜裡有兩種主要戰術:一是乘夜色潛伏到美軍後方的山洞中,等第二天白天冷不丁在美軍後方打冷槍(很多蒐集狂成為犧牲品);二是攜帶炸彈和地雷專找美軍的坦克、卡車等重裝備進行攻擊,但由於美軍防守還算嚴密成果不大。

6,影片中隨後尤金的部隊對一個地堡展開攻擊。其實這不是對中部山區的攻擊,而是對佩裡琉島北部的恩格斯布斯島展開的攻擊,該島與佩裡琉島毗鄰,日軍守備部隊約500人。陸戰5團3營對該島進行攻擊一來是削弱該島對佩裡琉島的威脅,二來是阻斷北面帕勞主島對佩裡琉的增援。在一艘戰列艦為首的海軍火力輔助下,陸戰5團3營以傷亡約50人便輕鬆解決了島上守軍。也是在該島上尤金殺了第一名日本兵。根據尤金的回憶錄,當時數名日軍從地堡中逃出,Snafu在一旁大叫「你還等什麼!快開槍!」於是尤金開槍正中一名日軍胸口將其打死,然後又開槍打死了第二個……

7,然後影片中放到尤金的部隊開始挺進山區,這就是前面提到的「口袋」。這裡簡要說明下「口袋」的情況——這片山區嚴格說來並不算是山,而是數十座高度在100-300米奇形怪狀的珊瑚嶺。在這片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長約400米的山區中,主要有以下幾座山嶺和峽谷:東面的博伊德嶺和沃爾特嶺,南面的五姐妹山和300號高地,西面的死亡谷和中國牆,北面的布拉迪、140號高地和120號高地,中部的馬蹄峽谷和五兄弟山。日軍充分發掘了該山區的特點,共修築了500多個坑道火力點,美軍在進攻時往往陷入各山頭日軍的交叉火力中。而且由於珊瑚嶺較為堅硬,即使是海軍的艦炮若不直接命中,也很難徹底將其徹底摧毀。美軍在完成了對島南、島東、島北的掃蕩後,開始重點攻擊「口袋」。其實在以往的戰鬥中,美軍經常在目標島嶼修建或奪取機場後便就地防禦,很少會去將島上日軍趕盡殺絕,如瓜島、布干維爾島等地都是如此。但在佩裡琉,一方面「口袋」直接位於機場北面,日軍的遠程炮火可以輕易威脅機場;二來陸戰1師的指揮官不願由陸軍登場攻克「口袋」把功勞讓給他們,因此打雞血一般要親手拿下佩裡琉全島。

8,影片中的山區作戰描述的是陸戰5團3營於10月3日進攻「口袋」南面五姐妹山(顧名思義,由5個小山包組成)的戰鬥。這次戰鬥其實是當日圍攻「口袋」戰鬥的一部分,由陸戰7團進攻「口袋」北面和東面的幾個目標山頭,而由陸戰5團在五姐妹山附近做牽制性作戰。當日結束時,陸戰7團基本完成預定計劃,但陸戰5團3營在五姐妹山的戰鬥卻受阻,該營一度拿下了5個山頭中的4個,但隨後遭到附近山頭的交叉火力而被迫後撤。到10月4日,陸戰5團3營又一次發起對五姐妹山的進攻,但仍然是先取得一定戰果,又不得不放棄。在五姐妹山的戰鬥中,僅尤金所在的K連就傷亡了30個人。

9,影片中著重描寫了尤金擔任擔架兵的情況。當時由於傷亡嚴重,很多砲兵人員給編入了擔架隊。在太平洋戰場的戰鬥中,日軍無論對傷員、醫護兵和擔架兵都毫不留情,因為打中一個就能拖累更多的美軍。因此很多前去救援戰友的美軍被日軍的槍彈擊倒。而眾所周知,美軍的信條是不落下任何一個同伴,尤其是在和日軍作戰中;尤金在回憶錄中提到:如果有同伴落到了日軍手裡,他的下場肯定是被折磨至死。因此美軍在戰鬥中前赴後繼,雖然尤金所在的部隊遭遇了不少傷亡,但奇蹟的是沒有一人被落在戰場上,無論是傷員還是屍體。

10,影片中有個小插曲,說是尤金的一名叫JAY的戰友在拉屎時被日軍追擊。不過在尤金的回憶錄中略有不同,當時JAY在逃命時是對著伯朗寧槍手喊叫,但是那位槍手卻遲遲不開槍,直到那個日本兵離得很近時才猛的一梭子子彈打上去,將日本兵幾乎攔腰掃成兩斷。當JAY氣呼呼地責問槍手為什麼這麼晚開槍時,槍手認真地回答:我只是想試試看我的槍能不能把人掃成兩截。

11,影片中隨後提到了尤金所在的K連連長HALDANE戰死。HALDANE是於10 月12日在「口袋」北部的140號高地被日軍狙擊手擊中死亡的。當時陸戰5團3營正從「口袋」南面調往北部山區,準備替換在那裡防禦的陸戰5團2營,所以影片中放到HALDANE和其他軍官當時走在隊伍前面查看地形,並詢問友軍的方位,而也正是在這時刻,隱蔽在山頭的日軍狙擊手擊中了他,HALDANE當場死亡。尤金回憶道,當時他看到有人面色沮喪地從前面下來,他還以為是日軍增援部隊從帕勞主島趕來或者是日本海軍準備轟炸佩裡琉,但結果是連長陣亡了。日軍狙擊手在佩裡琉無處不在,10月4日日軍狙擊手還打死了陸戰1師指揮營的漢金斯上校,這也是美軍在佩裡琉戰死的最高級別軍官。HALDANE死得很可惜,因為就在3天後,陸戰5團被後續登島的陸軍部隊替換。

12,大家對Snafu可能印象很深刻,這裡簡要說一下這個人物。真實的 Snafu不像影片中那麼濃眉大眼,而是個五短身材的矮個子,他順利活到了戰後,住在露易斯安娜州,退伍後成為了一名空調維修師,育有兩個子女,但有一個後來夭折了。Snafu一生痛恨日本人,即使到了晚年。據說在一次老兵聚會上,一輛日本豐田車從老兵們面前開過,老邁的Snafu突然跳起來,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向豐田車砸去,邊砸還邊罵:怎麼到處都是小日本的車!Snafu何時死亡的不得而知,但應該在尤金之前。

13,陸戰5團於10月中下旬開始登船回撤,他們於10月22日上船,於10月30日抵達帕伏伏。在佩裡琉島戰役中,尤金所在的K連就遭遇了64%的傷亡。而整個陸戰1師共有 6500餘人傷亡,加上陸軍部隊,美軍在佩裡琉共傷亡8000餘人,若在算上昂格爾島的傷亡,在整個帕勞群島戰鬥中美軍共計傷亡近萬人。而日軍在兩個島上的損失約13000人,其中在佩裡琉截止戰役結束,1萬多守軍幾乎全員戰死,僅有202人被俘(其中只有19人是日本人,其他的都是朝鮮或台灣勞工);而這還不算完,1947年初,美軍發現「口袋」中還有日軍的活動,於是派來一名日本軍官前去勸降;當年4月,34名日軍從山洞中爬出向美軍投降,這才終告佩裡琉戰鬥的結束。

14,佩裡琉的價值一直眾說紛紜,在歷史上,由於同時期的麥克阿瑟反攻菲律賓和盟軍在歐洲發起市場花園戰役,佩裡琉被很多人忘在了角落裡;而且雖然佩裡琉機場被奪取,但並未發揮什麼實質作用,加上慘重的傷亡,很多人都認為此戰很不值得。但儘管如此,有兩點是不能否認的:一是通過對帕勞群島的戰鬥,麥克阿瑟進攻菲律賓的右翼安全了;二是1945年7月美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被日軍潛艇擊沉,信號未能及時發出,數百艦員在海上和炎熱、乾渴和鯊魚搏鬥了4天,最後被從佩裡琉機場起飛的一架轟炸機發現,有300多人因此獲救。所以,這次《太平洋》拍攝,攝製方專門挑選佩裡琉為重點,也是為了給那些付出了鮮血甚至生命但卻被遺忘的勇士正名吧。

15,最後提一下本集中開頭的幾個老兵,那個戴眼鏡的其實是R.V. Burgin,那個胖子則是Bill Leyden,他們均在影片中出現過。對了,那個影片中的老頭是參加過一戰的老兵Haney。在尤金回憶錄中,尤金寫道在從佩裡琉返航的途中,他問 Haney:你覺得佩裡琉怎麼樣?Haney回答:孩子,太可怕了!我再也不想看到這些,我想回家,我受夠了!」——這應該也是對佩裡琉戰役的最好註解。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The Pacific 第八集中的歷史細節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5-06, 17:00

The Pacific 第八集中的歷史細節

作者:NaOH_Hcl
轉自:天涯社區 http://www.tianya.cn/

1,《太平洋戰爭》中陸續出現了兩個陸戰隊訓練營,第4集是埃裡奧特營(Camp Elliott)本集的彭德萊頓營(Camp Pendleton)。兩個訓練營都位於美國的加州。其中埃裡奧特營成立較早但規模也較小,只適合小規模部隊的訓練,主要是砲兵和裝甲部隊。隨著二戰的深入,美軍在西海岸急需要大型的訓練營,因此在1942年3月,在加州聖迭戈北部的一個名為聖馬加里塔的農場被買下作為陸戰隊的新訓練營,同年9月羅斯福總統題詞命名為彭德萊頓營,同月第一支陸戰隊從埃裡奧特營遷至該營,而巴斯隆後來所在的陸戰5師也在該營完成了其早期的訓練。當然,該營不僅僅只有戰鬥部隊,陸戰隊婦女預備役部隊自1943年起也入駐該營從事後勤管理工作,其中就有後來成為巴斯隆妻子的Lena Riggi。由於巴斯隆曾經在此待過,彭德萊頓營中有一條主要公路被命名為「巴斯隆」大道。

2,巴斯隆雖然在推銷戰爭債券中一帆風順,但是他最終還是決定重返戰場,這次他加入的部隊是陸戰5師第27團1營C連,並主動要求仍然擔任機槍手。陸戰5師於1944年1月21日在彭德萊頓營正式成立,但陸戰5師絕非是菜鳥部隊,相反,該師有大量參加過前期戰役的陸戰傘兵和突擊部隊的老兵。在太平洋戰場中後期,美軍意識到傘兵部隊和輕裝突擊部隊已經不和時宜,加上兵員短缺,因此決定撤消傘兵和突擊部隊,全部納入一線戰鬥部隊,後來在硫磺島上插旗的5名陸戰隊員(另1名是海軍醫護兵)中有3名就是原傘兵或突擊部隊的老兵。該師在彭德萊頓營訓練至1944年中旬,然後前往位於夏威夷的塔拉瓦軍營接受進一步訓練;1944年12月該師接到攻擊X島的命令,1945年1月得知X島就是硫磺島。巴斯隆結婚後一個月即隨部隊離開彭德萊頓營前往夏威夷,並參加了後來的硫磺島戰役,一去不復返。當被問及為什麼不待在妻子身邊時,他的回答是:我要和我的戰友在一起,他們需要我。

3,影片中提到了陸戰隊員的新兵訓練。在二戰中,陸戰隊員的新兵訓練日程和項目經過了多次變革:以1940年1月東海岸的帕裡斯訓練營的日程為例,主要包括了軍事禮儀、刺刀訓練、指令訓練、野戰訓練、內衛訓練、射擊訓練、檢閱、複習等8個大項,為期約6周,總課時100多個小時;而到了1944-1945年,訓練主要包括武器訓練、身體素質訓練、守備訓練、野戰訓練4個大項,為期約8周,總課時達到450多個小時。

4,如前所述,在彭德萊頓營不僅僅有作戰部隊,還有陸戰隊婦女預備役部隊,該部隊成立於 1942年,徵召的婦女一般不經正式的培訓,直接參與各類後勤管理工作,以便男性能騰出手從事戰鬥任務。在當時陸戰隊中的婦女們要擔任包括無線電操作員、司機、廚師、洗衣工、機械師等等200多項不同的工作。巴斯隆的妻子Lena Riggi比巴斯隆要大3歲,生於1913年,於1999年去世。

5,這裡簡單開始談談硫磺島的背景,想必大家也已經熟知了。美軍自馬里亞納戰役大破日軍,奪取塞班、關島和提尼安後,得以直接派遣重型轟炸機攻擊日本本土。但在前往日本的途中美軍飛機要越過日軍把守的小笠原群島,日軍可以提前將美軍的動向報告本土,同時位於該區域的硫磺島日軍飛機也可以及時起飛攔截美機;另外,馬里亞納離日本本土還是太遠,轟炸機前往日本本土時缺乏戰鬥機護航,而且從本土返回的受傷飛機又往往難以堅持飛回基地。因此美軍決定拿下小笠原群島及附近海域唯一一個適合建立機場但也守備最為森嚴的硫磺島。拿下該島不僅可以為攻擊日本本土的轟炸機提供戰鬥機護航,還可以為受傷返航的飛機提供中途庇護所。

6,硫磺島的面積約21平方公里,島嶼南端是島嶼制高點折缽山,中部和北部是地勢相對較為平坦,共建有2個機場(第3個機場在美軍進攻時還未完工)。日軍也知曉該島的重要性,先後派遣2萬餘陸海軍(包括約2000韓國勞工)登島。如果說日軍在佩裡琉的坑道工事還只算是一種「嘗試」,那麼在硫磺島的坑道工事則是一門「科學」了。日軍在全島建立了複雜的地下通道,計劃建立27公里(實際建成了18公里),很多暗道都建立在地下數米甚至數十米處。如島上日軍最高指揮官栗林的指揮所和主通訊室都建在地下約20米處。而硫磺島日軍還有2個優勢,一是該島守軍比先期其他島嶼的日本守軍獲得了更多的建築材料,可以建造更為堅固的大型掩體,島上有的掩體厚達1米多。二是硫磺島是火山島,密佈鬆軟的火山灰,大大阻礙了美軍的推進速度。當然,在充滿硫磺味而且酷熱的地下坑道(溫度達30—50度)裡過日子也是很不好受的,在初期挖掘坑道時,很多勞力都要戴防毒面具,而且經常只干十多分鐘就不得不讓人替換,因此在建成後,坑道里裝備了大量通氣設備。日軍在該島的主防禦帶位於島嶼中部,貫穿二號機場;二號機場南部是一號機場,再南部就是折缽山。在折缽山和一號機場之間,日軍預設了嚴密的火力點,火炮也予以校正,後來也就是在這裡(一號機場南部邊緣),巴斯隆不幸陣亡。

7,硫磺島戰役於1945年2 月19日打響,影片中有幾個細節:一是海灘的位置明顯比內陸要低很多,這是正確的,因為海浪的沖刷,硫磺島的海灘呈梯形,海岸線比高處平台要矮3-5米,而內陸則要比海岸線高10多米。二是黑色而鬆軟的沙灘,這是因為硫磺島是火山島,覆蓋有大量黑色的火山灰;當時《太平洋》劇組為了確保影片的真實性,特意花數百萬美元購買了足夠的火山灰鋪滿拍攝地。三是在登陸場左邊是一座山丘,這座山就是島嶼南部的折缽山,美軍登陸場是在島嶼東南部,折缽山正好在其左面。四是巴斯隆等人衝到了機場附近,這就是島上的一號機場南部邊緣,也就是在這裡巴斯隆戰死。

8,美軍在硫磺島登陸點是島嶼東南方,其中陸戰5 師28團的2個營在綠灘登陸,負責分割和奪取折缽山(也是他們插起了旗幟);巴斯隆所在的陸戰27團1營在紅2灘登陸,他們左邊是27團1營,右邊是陸戰 4師的部隊。一同參與登陸的還有兩名特殊人物,一位也是瓜島戰役的榮譽勛章獲得者Robert E. Galer中校,他在瓜島戰役中擊落過27架日機,後來他也自願重返戰場,在硫磺島他負責一支雷達部隊;另一位則是巴斯隆的弟弟喬治-巴斯隆,作為陸戰4 師的一員他也參加了硫磺島戰役。幸運的是兩人都活到了戰後。在日軍方面也有著名人物,在硫磺島戰役中日軍有2名奧運會獎牌獲得者戰死,一位是第10屆奧運會馬術金牌獲得者西竹一,一位是第10屆奧運會的100米自由泳銀牌獲得者河石達吾。

9,巴斯隆在硫磺島的死因官方公佈是迫擊炮擊中而亡,影片中似乎則似乎是機槍或步槍擊中而亡。為此我查了下,發現確實有多種說法,當時戰場混亂,巴斯隆又往返於海灘和機場,有很多親歷者都聲稱親眼看到巴斯隆戰死。如有一種說法是巴斯隆是踩到地雷,雙腿被炸飛,為瞭解決痛苦他自己掏出手槍自殺;還有人說他是在海灘附近中彈身亡的。而目前官方版本是一名熟悉巴斯隆的人提供的,他說在一號機場附近他聽到一聲爆炸聲,轉頭一看發現巴斯隆和3名戰友倒在血泊裡,全部當場死亡,巴斯隆的腿上、腹股溝、脖子和左臂都有彈片傷。個人估計有可能影片導演不想讓大家看到一個血肉模糊的巴斯隆,而且可能也認為巴斯隆之死並無定論,所以設計了中彈身亡這一情節吧。

10,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慘重,超過了日軍守軍,引起國內軒然大波,甚至有報紙呼籲由麥克阿瑟指揮陸戰隊,還一度引發陸戰隊老兵前去抗議。不過戰役的價值還是得到了體現,截止戰爭結束,共有約2萬多轟炸機機組人員在該島緊急降落得以倖免。另外,個人感覺硫磺島之戰可能並非是唯一美軍傷亡大於日軍的登陸戰,帕勞群島的昂格爾戰鬥應該也是。不過不管怎麼說,論慘烈程度,哪場仗都不如後面的沖繩戰役來得猛烈。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The Pacific 第九集中的歷史細節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5-13, 19:46

The Pacific 第九集中的歷史細節

作者:NaOH_Hcl
轉自:天涯社區 http://www.tianya.cn/

1,沖繩戰役爆發於1945年4月1日,而本片開頭即已經直接跳到了1945年5月。這裡首先簡要介紹下這過去的一個多月發生了些什麼。4月1日當日,美軍4個師(2個陸戰師2個步兵師)在沖繩島西部的比謝川、讀谷等地的海灘登陸,其中尤金所在的陸戰5團登陸點為位於比謝川河口北部的黃灘;而在此前陸戰2師在沖繩南部海域進行了佯攻,吸引日軍注意力。美軍在登陸後的主要目標是位於島嶼中部的讀谷和嘉手納兩大機場,美軍原以為必然會遭到日軍的激烈抵抗,尤金所在部隊的指揮官告誡他們將可能承受85%的傷亡;但結果大家可能也知道了,日軍在灘頭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抵抗,兩機場也完好地落到了美軍手裡。日軍未採取抵抗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美軍在登陸前的炮火準備太過猛烈,與美軍在灘頭作戰將會損失慘重;二是島上日軍兵力有限,陸軍部隊、海軍部隊和沖繩民團合計約10萬,其中主力部隊為陸軍的2個師團加1個旅團,憑這些兵力若要對沖繩全島進行佈防有些捉襟見肘,因此日軍索性將主力部隊安設在島嶼南部地區,中部地區基本不設防,北部地區也只有少數部隊駐紮。而讀谷和嘉手納機場日軍原本計劃是在美軍登陸時予以炸燬,但由於在此把守的是沖繩民團,毫無戰鬥力,見美軍登陸一哄而散,讓美軍兵不血刃撿了大便宜。而美軍也快速從東、南、北三個方向進行推進,輕鬆加愉快地只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原來11天的目標:其中陸戰1 師和6師向中部和北部推進,而陸軍部隊則向南面進發。很快南線美軍遭遇日軍的首條防線(牧港-嘉數-西原-和宇慶)並陷入苦戰,而此時陸戰1師正在島嶼中北部繼續他們比較輕鬆的日子。南線美軍經過2周血戰,終於突破了日軍首道防線,4月下旬,日軍開始退守第二道防線(安裡高地-前田-高知-小波津)。陸戰 1師於4月30日被調往南面戰場,接替步27師,承擔了西部防線的進攻任務,5月6日,陸戰6師也加入南面戰鬥,接管了陸1師的西側戰線。

2,簡要介紹了前面一個月的事後我們回到影片中,雖然開頭提到是5月,但到底描寫的是哪一天的戰鬥,卻一時較難判斷。因為陸1師參加南線戰鬥後,先後參加了安波茶、澤岻、大名高地等地的激烈戰鬥,截止5月底日軍第二道防線崩潰首裡城被美軍攻佔,陸1師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這裡影片中提供了幾個提示:首先是尤金等人冒著日軍的炮擊進入一片山區,這時有人問:「you're the officer relieving us?」(你是不是來替換我們的軍官),然後尤金的連長報了自己的番號;因此我覺得這應該是尤金他們連於5月23日接替在半月山(Half Moon)陣地防守的陸戰6師兄弟部隊的情景;當時陸戰6師在陸1師西側,防線拉得較長,因此5月23日美軍高層決定將靠近陸1師一側的半月山陣地交給陸 1師接管;同時在後面的對話中對方軍官說「我們在那裡死了很多人」、「你們連有多少人?」、「這點人恐怕不夠」等,而尤金的連長則召喚手下上山,這都與5 月23日當日陸戰5團3營K連接替兄弟部隊的情景相符合。另外,根據尤金的回憶錄,影片後面的很多情景都與其在半月山上發生的(如滑下山身上爬滿蛆蟲)事丨件相符,更進一步確定尤金等人佔據的這座山就是半月山。

3,半月山與甜面包山(Sugar Loaf)、馬蹄山(Horse shoe)共同位於首裡城西部的安裡地區,甜面包山被日本人稱為「安裡52高地」。這三座山互成犄角,其中甜面包山在西北端,半月山在其東部,馬蹄山在其南部;3座山都不高,最高的甜面包山也只有70米高,但儘管如此,在這裡爆發的激戰可謂是整個沖繩戰役中最激烈的地面戰鬥之一:日軍在三座山上密佈火力點,在南面的群山和首裡城中也有火力支援,因而在5月中旬陸戰6師用了差不多10天時間才基本拿下這幾個山頭,並付出了減員約4000人的慘重代價。但日軍並不願放棄,仍不斷對這一地區進行炮擊和滲透。

4,在影片中尤金等人在雨中發現有爛泥裡有自己人的屍體。根據尤金的回憶錄:剛登上半月山時到處是彈坑和陸戰隊員的狐洞,由於整日的大雨,所有洞坑都被雨水填滿,而其中不少坑裡都有一具死去的陸戰隊員的屍體。個人認為這是因為當時戰況十分慘烈,美軍每天的傷亡數以千計,很多在一線戰死的美軍屍體無法及時撤回,只好用雨披蓋著放在坑裡,但一陣大雨一下就將坑淹沒,因此剛上山的尤金等人看到的就是戰友們的屍體淹在坑裡或浸在爛泥裡的慘狀。

5,影片中描寫了日軍戰俘的情況。在太平洋戰場,由於日軍普遍誓死不降,因此美軍抓到的戰俘少之又少,在1943年的塔拉瓦戰役中4000多守軍中只有12個日本人被俘;在1944年11月佩裡琉戰役結束時,島上萬餘守軍中只有19個日本人被俘(不包括2年後投降的日軍)。在沖繩戰場,截止5月底首裡城被美軍攻佔,美軍自己統計日軍共死亡62000人,但是俘虜的只有465個人。日軍不降是一個方面,美軍怕日軍詐降所以直接殺掉了事也是一大原因,因此影片中陸戰隊員會說自己不抓俘虜。不過沖繩戰役結束後首次出現了日軍成建制的集體投降,總計有 9000 日軍成為戰俘,這倒不是說日軍開始願意投降了,而是因為其中很多人都是被拉壯丁的沖繩人。這裡還有個比較有趣的數據,當時美國在國內建立了大量戰俘營關押軸心國戰俘,截止1945年5月,總共關押的日本戰俘數是3900人(可能還包括不少韓籍、台灣籍、沖繩籍人員),關押的意大利戰俘數是5萬人,關押的德國戰俘數是37萬人。但日軍在戰俘營裡也很不老實,在1944年8月澳大利亞的一座日軍戰俘營裡曾經爆發了戰俘暴丨/動,導致4名澳大利亞士兵和231名日本戰俘死亡,澳方事後還非常無辜地組織聽證表明自己完全尊重日內瓦公約並未實施虐待。

6,說到日軍不投降,就自然會聯想到他們的「班載衝鋒」(玉碎衝鋒、自殺衝鋒),這在影片中也有體現。班載(萬歲之意)衝鋒不同於正常戰鬥中日軍的滲透突破,而是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不願投降而進行的絕死衝鋒,就是一種變項的自殺方式,旨在落得個「戰死」的「英名」。太平洋戰場上第一次自殺衝鋒發生在1943年5月阿留申群島的阿圖島,最大規模的一次則發生在1944年7月的塞班島,標準模式是由高舉指揮刀的軍官帶領,士兵們挺著刺刀跟在後面,高呼「班載」,向美軍陣地發起衝鋒,能換幾個美軍是幾個,最後全部掛掉。

7,影片中提到了沖繩平民,當時儘管日軍已經控制琉球群島數十年並強行推行日語教育,但沖繩居民顯然還沒有完全同化。在沖繩戰役中很多沖繩平民舉家北上逃離島嶼南部戰火,而美軍則將他們全部關進了專門設立的集中營中防止有日軍滲透(當時也確實有不少衝繩人站在日本人一邊幫日軍蒐集情報和埋設地雷);少數表現比較好的美軍則挑選擔任隨軍翻譯(美軍軍中沒有懂沖繩方言的)。沖繩戰役中平民遭受了慘重傷亡,他們要麼死於美日雙方的交叉火力,要麼聽信日軍的宣傳自殺(日軍宣傳美軍是食人族和吸血鬼,落到美軍手裡將死得很慘),要麼被日軍脅迫一起自爆,要麼被美軍封掉逃生的坑道出口悶死在坑道里,等戰役結束時全島估計損失的平民數在10萬以上。

8,影片中提到陸戰隊員們讀信,事實上尤金收到他的狗Deacon死亡的信件時是在 5月初的阿波茶激戰時,影片中將這一場景放在了半月山上。Deacon是遇車禍受重傷,死在尤金父親的懷裡;得到這個消息後尤金一度情緒相當低落。影片中還提到被日軍飛機撞上的城堡山號,這是指美軍的Bunker Hill號航母,1945年5月11日它被2架日軍自殺機撞上,死亡失蹤389人,受傷264人;其中一架自殺機的駕駛員是年僅23歲的早稻田大學高材生小川清,他大學畢業後參軍並自願成為一名自殺機飛行員,二戰中約有1千名日本大學生成為自殺機的犧牲品,包括了不少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京都大學的學生。

9,影片中有一個很恐怖的場景,就是那個爬滿蛆的腐屍。根據尤金的回憶錄,當時半月山上密佈屍體,很多日軍屍體由於無人收拾,在雨水的浸泡下漸漸腐爛生蛆,大量肥白的蛆沿著雨水密佈整個山岡,若有美軍士兵不慎在山上滑倒滾到山腳下,他就會發現他的口袋裡、鞋子裡、皮帶裡、背包裡全部都爬滿了一把一把的蛆,捉都捉不完……

10,影片中還提到了替補兵,在沖繩戰役打響前,陸戰部隊的編制比正常情況要多10%左右,主要就是候補兵員,這些士兵在登陸後戰鬥不激烈時充當碼頭工、後勤保障等工作,等前線損失嚴重時就頂到一線去。尤金所在的陸戰5團3營K連等沖繩戰役結束時加上替補兵累計有485人參戰,但替補兵由於是半途加入缺乏戰鬥經驗,往往遭受老兵們的白眼,而且他們的傷亡是不算進K連的損失中的(好比K連是正式工,他們是臨時工),比較慘一些。

11,影片中主要圍繞半月山拍攝,但事實上尤金他們在這裡只待了一個星期,很快他們就投入了對首裡的攻堅戰和其後的南下作戰;首先佔領首裡的是陸5團1營,尤金的兄弟部隊。其實當時首裡是步兵77師的眼中物,陸戰隊員是在未經陸軍兄弟允許的情況下搶先一步佔領,甚至在佔領後步77師還蒙在鼓裡還打算對首裡進行最後一波的炮火攻擊,幸而在最後關頭陸戰隊通知了友軍。雖然誤傷避免了,但著實把第77師的師長氣得半死,直接跑到美軍第十集團軍司令巴克納那裡告狀。這裡還有個小插曲,當時首先在首裡升起的不是星條旗,而是南北戰爭時南方的邦聯旗,這讓包括尤金在內的一大批南方人大聲喝彩,少數北方人卻毫無辦法,而巴克納的父親曾經是一名南軍軍官,可能因此他站在了陸戰隊員一邊。那面邦聯旗後來被陸戰隊員送給巴克納作為戰利品,可惜他在6月18日在視察前線時戰死。

12,尤金在6月份參加了沖繩南部的戰鬥,主要是與座山區和國吉台地的戰鬥,其所在的陸戰5團3營是第一批抵達島嶼南端海岸的美軍部隊。沖繩戰役於1945年6月底結束,雙方的傷亡都高得驚人,美軍地面部隊戰鬥傷亡高達4萬人,另有2萬多人非戰鬥損失;美軍的死者中包括了第十集團軍司令巴克納中將和第96步兵師副師長伊斯雷准將;陸戰1師7團3營的I連整個戰役中先後更換了6任連長;而尤金所在的陸5團3營 K連在1944年參加佩裡琉戰役時共有235人,等到沖繩戰役結束,這些人中沒死也沒傷的只有大約10個人!

13,戰役結束後陸戰1師原本計劃前往夏威夷,但最終他們被留在了沖繩,於7月前往沖繩北部的本部半島駐紮。而截止1945年6月30日,美軍陸戰隊總人數達到了476709人,比 1940 年7月時增長了17倍。尤金的回憶錄中提到他得知原子彈爆炸是在1945年8月8日,廣島原子彈爆炸後2天,影片中出現了B-29機群,我翻了一下8月8 日那天B-29的轟炸記錄:381架B-29和100架戰鬥機攻擊了八幡(全城21%摧毀)、東京、福山(全城73%摧毀)和大阪;1天後第二顆原子彈又攻擊了長崎,在這樣的打擊下,日本終於決定向盟軍投降。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The Pacific 第十集中的歷史細節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5-17, 21:11

The Pacific 第十集中的歷史細節

1. 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宣佈投降,同日美國各大報紙均在頭版用大幅的PEACE(和平)作為頭條。不過當日並非都是好消息,在頭版的角落處,報紙上刊登了美軍重巡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對日行動中被擊沉,全部1200名船員只有300人倖存的消息,這可能也是整個二戰最後一起較大規模的戰鬥傷亡報告了。此外由於美國全國歡慶,在3天內全國因慶祝勝利而意外死亡達300多人。

2.若日本沒有那麼早投降,美軍下一個目標就是南九州(奧林匹克行動),並計劃於次年登陸日本本州島(皇冠行動)。而登陸日本本州盟軍所要投入的陸海軍實力甚至將超過諾曼底登陸。根據戰後分析,日本對盟軍的登陸點判斷基本準確並做了較為充分的準備,可以預計若盟軍真實施皇冠行動,可能遭受極為慘重的傷亡。在日本投降前,美軍對進攻日本本土可能遭受的傷亡進行了評估,有的人以萊特島戰役為藍本,認為日軍不堪一擊,有的人以沖繩島戰役為參照,認為將遭受1百萬以上的傷亡!而美軍也預先製作了50萬枚紫星勛章,這批紫星歷經朝戰、越戰、伊戰,直到今天都沒發完!

3.戰爭結束後美軍迅速著手安排登陸日本的行動,而為了種種因素考慮,陸戰1師和陸戰6師(欠一個團)被派往中國駐防,其中陸戰1師於1945年9月底在天津登陸,陸戰6師則在青島登陸。美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目的:一是遣返日本戰俘,由於在北方地區沒有國軍正規部隊,而日軍又主要聚集在幾個大城市,因此美軍承擔了這一工作;二是接回盟軍戰俘;三是堤防東北的蘇軍一路南下;四是控制幾個大城市,避免它們被我軍奪取。尤金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來到了當時的北平,一直待到了1946年。在中國駐紮期間,由於被認為是站在國軍一邊,因此陸戰隊與我軍有幾次小摩擦,前後共有13名陸戰隊員死亡;此外,大家知道的沈崇事件,也是當時駐紮在北平的陸戰1師士兵所為。最終陸戰1師於1947年9月1日全部撤離中國。

4.戰後美軍進行了裁軍,陸戰隊在戰時最高峰時達到了48萬餘人,而一年後只剩約10萬人,陸戰3師、4師、5師和6師陸續撤編,陸戰1師和2師也大幅縮水,其中陸戰1師至1950年初只剩一個加強團的編制。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美國國內有不少人提出要撤銷陸戰隊編制,將其併入海軍和陸軍中,由於范德格里夫特和埃迪森等人的堅決反對和國會中同情陸戰隊人士的幫助,最終陸戰隊還是保了下來,但人員編制降到了最低水平,直到1950年朝戰爆發才給陸戰隊帶來了轉機。

5.很多人都在問JP的最後結局,查了下可能有2種說法,一種是JP於1944-1945年死於車禍,當時他老婆棄他而去,JP怒而追之,卻不料半途車禍而亡;另一種說法是JP於80年代病故。由於沒有確實的說法,而且也不是什麼圓滿結局,所以可能就省略掉了。另外一些人,如老軍士長、JAY,可能也是相同原因而沒有在大結局中放出來。而大結局中有兩個比較陌生的面孔,他們就是目睹巴斯隆犧牲的那兩個小菜鳥,其中一個叫Tatum的好像目前還健在,而且曾當過Stockton陸戰隊俱樂部的主席。這裡還特別談談那個老頭軍官普勒,他是陸戰隊歷史上獲得勛章最多的人之一,在二戰中他至少負傷過三次,朝戰中又參與了仁川登陸、長津湖戰鬥等諸多戰役。普勒的唯一遺憾可能是沒有能贏得榮譽勛章,據說是由於把陸軍給得罪了(如在朝鮮戰場,普勒指揮陸戰隊員將潰逃的陸軍丟下的裝備全部蒐集起來再利用,並拒絕再交還給陸軍部隊;還曾罵陸軍在長津湖戰役中戰鬥力低下);此外普勒的家族還有很多人也加入了陸戰隊,他的弟弟在關島戰役中被日軍狙擊手射殺,他的兒子則在越戰中踏地雷致殘;普勒一直競升至中將,於1971年逝世。

6.日本是1945年9月2日在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籤署的投降書,當日,有三艘浴血奮戰的驅逐艦獲得為密蘇里號護航的殊榮,它們分別是;奧班農號、泰勒號和尼古拉斯號。三艘驅逐艦隊都是從所羅門群島開始一路浴血奮戰,一直殺到東京灣,是美國海軍二戰中的出色代表。個人覺得如果由企業號、奧班農號和印第安納波利斯號作為主角上演海軍版的《太平洋》第二季,那將會多麼的波瀾壯闊,不過這可能只是個人的一廂情願了,呵呵。


khl1216 在 2010-05-28, 18:22 作了第 2 次修改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Empty 回復: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發表 由 khl1216 2010-05-17, 21:15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Eugene%20Sledge%20 Eugene Sledge,戰後取得生物學博士學位,執教於阿拉巴馬的蒙特瓦羅大學。
根據其戰爭中積存下來的筆記,終於1981年出版了他的回憶錄《貝里硫和沖繩島上的老獵犬》。
尤金逝世於2001年,留下遺孀 兩個兒子 以及三個孫子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Sidney%20Phillips%20Sidney Phillips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Robert%20Leckie%20 Robert Leckie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27Hoosier%27%20Bill%20Smith'Hoosier' Bill Smith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John%20Basilone%20John Basilone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Lena%20BasiloneLena Basilone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Bill%20Leyden Bill Leyden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27Runner%27%20Bud%20Conley%20'Runner' Bud Conley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Romus%20Valton%20Burgin Romus Valton Burgin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27Chuckler%27%20Lew%20Juergens
'Chuckler' Lew Juergens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27Snafu%27%20Merriell%20Shelton 'Snafu' Merriell Shelton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Chuck%20TatumChuck Tatum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Hugh%20Corrigan Hugh Corrigan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Clifford%20%27Steve%27%20EvansonClifford 'Steve' Evanson
[影集] The Pacific (2010) The%20Pacific%20-%20Lewis%20%27Chesty%27%20Puller%20%20Lewis 'Chesty' Puller
khl1216
khl1216
Admin
Admin

男 文章總數 : 2838
年齡 : 45
來自 : Shin-Chu, Taiwan,
積分 : 4853
注冊日期 : 2008-06-14

https://htthttp://www.facebook.com/khl1216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